欢迎访问 “远冠贸易”
手机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热线电话:0579-86150055
搜索按钮
新闻中心 News
了解更多详情,请致电 0579-86150055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缝制行业智能制造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三)

2020-9-22 13:28:16来源:远冠

缝制行业智能制造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三)

 

缝制企业最需要什么智能制造?

我最近走访了几个缝制业工厂,与有关的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交谈,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中小型企业更应积极应对和迎接世界产业的大变局。转型的方向也很明确: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制造道路。

 

智能制造在任何类型的企业的实现,都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因此先进行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再制定智能制造的发展路线图和三年实施计划。

 

经过多年的接触和了解,深感缝制企业最期望的是解决当前生产过程中最薄弱环节的实用技术和装备,所耗用的成本要适当,最好是技术改造的投入能在两三年内收回。如果我们希望能让他们迈向智能制造的正确方向,一定要按照这一准则选择切入点。项目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实用有效果。做好了,让工厂的管理层、技术层和操作层都有感觉,都认为按这样做下去企业有明显提升,接下去的路子会越走越畅,越走越宽。可以通过将智能制造和产业升级充分结合,则有很大的机会超越、并行。

 

经过调查可以发现,我国缝制企业生产过程的薄弱环节比较集中在前、缝中后各工序之间不能进入数据融合服装企业要想走向智能制造,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应该从传统的情感管理走向数据管理,将管理的对象由对人和物的控制,上升到对各种数据的控制,当然不是完全放弃对人和物的控制,但这是基层管理人员所做的事,越往高层,越靠对数据的控制,而不是对现场的控制来实现管理的目标。管理软件的导入意味着管理模式的变革,意味着凭经验、凭感情、凭感觉来进行的管理将让位于凭数据来进行管理,人们互相沟通、交流的内容将由大量的数据构成,人们思维的元素也将以数据为主,关注的焦点也将是各种数据化了的指标,而不仅仅是现场,当然不是说感性的管理,对人和物的现场控制就需要了,而是在整个管理内容的构成上,数据化的内容将占到较高的比例,而情感管理则处在一种辅助的位置上,人对人和物的现场控制成为了许多数据的来源,同时也是实现各种数据化指令的途径。所以重点发展实用的MES云版本与生产流水线深度融合,完全实现数据驱动,是十分必要的。


在服装企业架构中,MES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因处于计划系统与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的中间位置,MES天生就需要与众多的软件打交道,例如ERP(企业资源计划)、供应商关系管理、WMS(仓储管理系统)、PDM(产品数据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现场设备、现场采集系统等。服装企业上MES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软条件和硬条件。所谓软条件包括:企业有非常明确的需求;人力资源到位,强有力的核心团队;企业要保证客户化工作的全程参与;相对充裕的资金;基础管理工作到位,基础数据准确,如产品数据等。

 

所谓硬条件包括:基础网络建设到位,设备的开放程度较高,支持多种数据采集手段。一个项目的实施无非涉及三个大的环节:人、软件和方法。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只有其合力最大化才能使得系统实施的效果最优化。MES技术只有和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才有可能获得预期的效益。对于传统的制造方式,盲目实施MES难以获得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国内MES在服装企业难以快速普及的原因。

 

在上MES项目之前,必须要从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来考虑MES,要把MES的规划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远景发展规划、企业的经营策略、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与总体战略、质量控制与制造能力等结合起来。服装企业用户上MES项目,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对MES需求。不同情况和条件,对MES都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企业可考虑用不同功能层次的MES解决方案来解决生产面临的问题;最好能够由专业IE人员或者精益生产专家,与MES咨询人员一起进行调研、分析,并制定合适的、可持续性的整体MES规划方案,分阶段实施MES系统,这样可以充分保证投资,降低项目风险。要充分调研、认真规划,并结合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地实施MES系统,要做到管理和系统同步的持续改善。

 

智能制造是靠数据来驱动的,数据反映生产设备的健康状况,反映产品的质量,管理人员通过可视化的数据信息来优化生产,但这更要求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找到关键的数据关系,因为传统的生产模式主要靠经验,难以琢磨总结。但是智能制造模式下要更多的靠数据来组织生产,对于生产控制的决策主要依靠联通的、持续的智能数据,数据在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实现了整合,工厂变得越来越透明,设备对产品进行加工,产品在生产线上滚动,工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数据仓库中留了可追溯的数据痕迹。帮助管理者搜集信息、整合信息,辅助决策。不仅仅生产过程是数字化的,生产工艺也逐渐被拆解,进而转向了数字化,而未来则会由数据提供引导,每一个岗位都会变得“有据可依”。

 

此外,离散制造型企业更加重视生产的柔性,其智能工厂建设的重点是智能制造生产线。